传奇将军陈赓,为啥大将名单上只排第四?前三位均有特殊功勋

发布日期:2024-06-15 16:18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1955年大授衔时,获得大将军衔的共有10位,分别是粟裕、徐海东、黄克诚、陈赓、谭政、萧劲光、张云逸、罗瑞卿、王树声、许光达。

从这个名单中就能看出,传奇将军陈赓位列第四,在他前面的三位,分别是粟裕、徐海东和黄克诚。

若就资历来讲,陈赓资历可不浅,早在1922年,陈赓便正式入党,这个时间可要比十大元帅中的九个还要早,十大元帅里唯一在入党时间上早于陈赓的,也就只有朱老总了。

不仅入党时间早,就红军早期时的职务来看,粟裕、徐海东以及黄克诚都不及陈赓。

比如徐海东,当初红四方面军成立时,担任该军12师师长的便是陈赓,而徐海东当时则是12师麾下36团的团长,也就是说,陈赓当时是徐海东的上级。

同样是这个时间段,粟裕虽说也担任了师长,但那只不过是由地方红军升级而来的“小师”,总人数也就四百来人,与陈赓所率领的红四方面军12师完全就不能比。

至于黄克诚,在陈赓当师长那会,他还只是一个政治部主任(红3军团第4师)。

所以就当时的军级职务来讲,粟裕、徐海东也好,还是黄克诚也罢,都不及陈赓当时的职务高。

而论能力,陈赓可以说是文武双全,属于那种上马能打仗,下马能治民的存在。

陈赓毕业于黄埔,并且还是黄埔一期,当初在黄埔有三个风云人物,被人称为“黄埔三杰”,这其中之一就是陈赓。

而出了黄埔之后,陈赓表现的更为出色,除了在战场上救过老蒋的命,还在周总理的领导下,搞起了情报工作,大名鼎鼎的“中央特科”,便是陈赓直接领导的。

到了红军时期,陈赓更是受命领导干部团,长征时期表现出的军事能力,使得毛主席称赞陈赓“可以当个军长”。

再往后就是抗战时期,那个让日军连连吃瘪的386旅,便是陈赓一手打造出来的。

这还只是陈赓能力表现的一小部分,而在解放战争时期,陈赓所展现出来的能力,更是让他成为了相当耀眼的存在。

1946年,在我军已经取得了闻夏、同蒲等战役的胜利之后,不死心的胡宗南再次纠集兵力大举进攻晋南,而在这其中,就有当时被胡宗南视为宝贝的“天下第一旅”(即国军第一军第一旅)。

而面临敌人的大举进攻,陈赓巧妙设下伏击圈,不仅成功的全歼了这个所谓的“天下第一旅”,还给予了敌二十七旅、一六七旅城重创,前后共歼敌。

此战取得的重大胜利,用当时刘伯承刘帅的话来说,就是“出乎意料之外的好”。

不仅如此,在此战后,中央军委不仅向全军各部队发出了《关于陈赓纵队作战胜利通报》,并对此战胜利的意义以及陈赓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给予了高度评价,同时,延安《解放日报》也发表了长篇的《向太岳纵队致敬》的社论。

这还不算完,毛主席当时还号召全军,共同学习陈赓的打法。

“我陈赓纵队已将胡宗南之天下第一旅全部歼灭....由此可见,只要指挥上既灵活又勇敢,那么敌人的进攻是能打破的”

当时正值华北军区在大同、集宁之战中吃了败仗,因此毛主席还特意点了点聂帅的名,这意思就是让他多向陈赓学习学习。

不仅是毛主席,当时其他军区的领导也对陈赓的表现赞赏不已,如陈毅就曾在1947年给毛主席的电报中提道:

我认为我党廿十多年来创造的军事家并不多,最近粟裕、陈赓等先后脱颖而出,前程远大,将与彭、刘、林并肩迈进,这是我党与人民的伟大收获。

这里面,陈毅提到的彭、刘、林分别是彭总、刘帅和林总,而他这话的意思就是,就当时而言,打仗打的最好的,除了彭、刘、林三位外,便是粟裕和陈赓了,换而言之,陈赓当时在陈毅的眼里,几乎可以与彭、刘、林三位并驾齐驱了。

如此辉煌的表现,让陈赓在之后得以继续担负重任,小河村会议后,毛主席又把一支庞大的队伍交给了陈赓,即在原有的第四纵队基础上,又增加了晋察鲁豫的第九纵队以及已经起义的原国军第38军,这几支部队加在一起,共有八万余人。

而这八万余人,组成了一支著名的大军,也就是陈谢兵团。

按理说,有这么优秀的表现做基础,并且还资历还很深,理应在大授衔时排名靠前才对,甚至有说法还觉得陈赓应当被授元帅才合理,但为何最终他却只排在大将第四呢?

实际上,从十大元帅的名单中,就能看出答案。

如果仔细研究十大元帅的话,就会发现这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。

什么规律呢?就是十大元帅中,除了叶剑英叶帅外,剩余的九位,均是在八路军时期,担任过师长级别或者师长或副师长以上职务的。

抗战胜利后,八路军共有三个师,即115师、129师和120师,而三个师的师长,分别是林总、刘帅和贺老总。

而罗荣桓、徐向前和聂荣臻这三位,虽说不是师长,但却分别是八路军三个师的副师长。

这一条是授衔时必考虑的因素,也就是我们说的资历,只有担任师长或者副师长以上职务的,才会被列入元帅备选名单中,不符合便只能落选。

而除了上述六位之外,剩余的四位,即朱老总、彭总、陈毅和叶剑英,之所以会被授予元帅,首先朱老总和彭总,在八路军时期一个是总指挥,一个是副总指挥,所以他们二位被授予元帅是毫无争议的。

至于陈毅和叶剑英,都没有在八路军时期担任过师长或者副师长职务,却为何会被授予元帅呢?我们一个个来说。

先是陈毅,陈毅虽说不是师长或副师长,但当时他是新四军的军长,单凭这一点他是足够授元帅的。

尽管陈毅在解放后离开了军队转到地方,但作为新四军的代表,他自然而然的就入选了。

而叶剑英在抗战时期,担任的职务是八路军的总参谋长,这个职务不比八路军的师长低,所以他被授予元帅也是理所应当的。

说到这里再去看陈赓,很显然,抗战时期的陈赓只是一个旅长,因此完全不具备被授予元帅的基本条件,自然就无法参选了。

而这,便是为何会说陈赓不会被授元帅的的原因,还是那句话,只有在八路军时期,担任师长、副师长以及以上职务的,才有可能会在大授衔中封帅。

至于师长、副师长以下的旅长,以及1941年整军之后担任新四军师长的,自然就只有被授大将的可能了。

而担任344旅旅长的徐海东、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的粟裕、新四军第三师师长的黄克诚,以及386旅旅长陈赓等人,便具备了被授大将的基本条件,不过,究竟谁排名靠前谁靠后,则需要考虑另外的因素。

这其中,影响陈赓排名的,是他在解放前的职务以及部分特殊因素。

先说职务,截止到1948年5月,也就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团改称为中原野战军时,陈赓的职务严格意义来讲还只是第四纵队的司令员,到了中野整编为二野时,他也只是第4兵团司令员。

从这里就能看出,陈赓在当时并未能够担任野战军首长职务,哪怕是野战军副司令员也没有担任,而从1945年10月开始,粟裕便开始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,到了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后,他又出任了华野的副司令员。

并且,陈老总不在华野期间,也是粟裕在主持工作,而在1948年5月,粟裕又被任命为华野的司令员兼政委,但由于他的推辞,最终只是担任了代司令员和代政委。

但不管怎么说,粟裕这是妥妥的野战军首长级别,而这与陈赓相比,自然就高出不少。

加上粟裕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功是有目共睹的,因此,他排名大将第一是实至名归,更没有什么争议。

而徐海东在1940年之后,一直到解放战争结束,都处在休养状态,他又为何会被授予大将,且排名在大将第二呢?

很简单,徐海东是“对中国革命有大功”之人。

作为红丝方面军出身的干部,当初在率领红25军抵达陕北后,有兵有粮的徐海东,坚决拥护和支持了毛主席率领的红一方面到来,并且在面对毛主席提出的借款请求后,毫不犹豫的拿出5000大洋,还把不少武器也交给了红一方面。

这个行为,对于当时特殊且紧要的关头来说,是极具意义的,正是徐浩东的正确抉择,才使得中国革命得以在陕北奠基和发展,所以他的这个贡献,影响十分深远,而毛主席多年后仍念念不忘,因此,徐海东被授予大将 并排名第二,同样也没有任何的争议。

再来看黄克诚,他能领先陈赓排在大将第三,有两个原因。

第一,黄克诚在抗战胜利时,虽说只是新四军的师长兼政委,但他后来随即率领第三师率先挺进东北,并成为东北我军初期的骨干力量,靠着第三师这个基础,东北我军迅速发展壮大。

并且在1947年时,黄克诚还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副司令员、后勤司令员以及政委,这么算起来,当时他的职务已经是大军区的副职了,而这就比当时担任4纵司令员的陈赓高出半个身段。

而到了陈赓担任兵团司令员的前一年,即1948年,黄克诚就出任了冀察热辽分局书记兼政委,以及东野2兵团政委职务。

所以,从军职来看,黄克诚在解放战争时期确实高出陈赓一些,因此他被授予大将并排在第二,也是应该的。

再者,1954年10月时,解放军总参谋部所公布的新一任首长名单中,黄克诚就排在副总参谋长的第一位,而陈赓则排在张宗逊之后位列第三,抛开张宗逊不说,单从这个名单中就可以看出,陈赓与黄克诚的大将排名顺序,已经有了定论。

当然,尽管陈赓陈大将排在第四,但他向来是个生性豁达之人,对于名和利这些东西,见惯了生死和经历过风雨的他也并不在乎,排在第四也好,排在其他位置也罢,都不足以让幽默乐观的陈大将有任何委屈或者窃喜的心态出现。

他还是那个大家的“开心果”,也是那个爱兵惜兵之人,自打当年在过草地时,那个红小鬼牺牲在他眼前后,他就从原来的敢打敢拼,变得谨慎至极,不为别的,只为减少手底下战士们的牺牲。

哪怕是在临近病逝前,他还忙着为自己的老部下、老战友开烈士证明,一边开一边还悲愤大喊,“他们是愿意自己死的吗?”,吓得妻子傅涯赶紧交代来访的人,千万不要再在陈赓面前提以前的事情。

这样一位有情有义的大将,岂会因为自己排名的先后而感到不快?在他看来,不管是排名第几,又或者是什么军衔,都是人民给予的荣誉,而最应该得到这种荣誉,不是他,是那些早已牺牲的战友,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,才有了最终的胜利。



相关资讯